Anny

Anny

生活在海里的生物

好好的去哀伤

感觉什么地方出错了?找不出准确的词语来描述今天的心情;
有莫名的愤怒,想去发泄,但是没有出口;
为什么是我,感到命运的不公平?谁会为我主持公道?
无力感,面对的事情什么也做不了。
~~
在不知所措的时间,一节课将会帮助我们寻找答案。

我把课程主要内容整理出来提醒自己,希望一些还没有意识到这种情况的人,去面对自己的情绪,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。

什么是哀伤?#

亲人的死亡
失败
失业
失去健康 (这几项是相对容易辨识的,当生活中遇到这样的事情,哀伤的情绪是常见的。)

关系的结束
重要他人的离开
房子或财产的损失
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
孩子选择自己的路

人生过程的转变 (青春期、毕业、开始新的工作、面临新的环境、更年期、退休等,每一次人生阶段的改变都有着你没有意识到的情感冲击,应该很好的处理情绪这些情绪。)

梦想的破碎
无法得到的爱

失去自信、能力、自我认同

“失落” loss 指的是失去的本身;
“哀伤” grief 是指因重大失落引起的强烈痛苦;
“伤恸” bereavement 指的是因死亡引起的哀伤。

哀伤的一些误解#

一:眼泪和忧愁是弱者的表现,坚强的人不会哭。→ 其实,哭泣是正常又健康的情绪表达,不代表软弱。

二:哀伤是不正常的征兆和心理疾病。→ 面对一些突发或有准备的失去和变故,哀伤是人类正常情绪宣泄,也是治愈的方式之一。

三:哀伤过程是可预测的。→ 难过、伤心、接受、恢复这些情绪在没有处理之前常常反复出现。

四:尽可能快点结束哀伤。 → 每个人哀伤的过程不同,有的人几个月,有的人几年,这都没问题。

五:在哀伤中没有人可以帮助我。→ 寻找安全空间来面对自己的情绪,帮助我们表达心情。

六:哀伤会随着时间自动复原。→ 时间本身不会自动让人痊愈,真正帮助的是理解、陪伴和表达情绪。

七:信仰坚定的人不会太伤心。→ 即使信靠上帝,失去仍会带来痛苦。哀伤并不代表信心不足。
(摘自叶美珠《伴你走过忧伤路》)

为什么要好好去哀伤?#

走过哀伤,让我们对人生有更深的体认,也让我们更成熟。
走过哀伤,让我们认识自己的软弱和坚强,也享受别人的支持和爱,更深刻的经历上帝的真实与信实。
苦难引导我们更亲近依靠上帝。
当我们走过哀伤,我们会有一种新的力量,能够更好的去爱别人和帮助别人。

哀伤的五个阶段 -- 库伯勒 - 罗斯(哀伤周期)#

否认(denial)愤怒(anger)讨价还价(bargaining)沮丧(depression)接受(acceptance)

疗愈过程(Fr. Joseph Joyce)#

1)接纳(Letting be)因失去而产生的悲痛尽量让这些情绪能表达出来。
2)放掉(Letting go)不是从此忘掉而是以另一种形式来纪念。
3)开始(Letting begin)当自己准备好了,在适当的时机 “开始” 新的生活与幸福。

这些阶段不会按部就班,常常会随机反复;
需要时间、信任、耐心与倾诉来推动整个过程。
在此期间,悲伤与失落感将周期性涌现,每次都需要去接纳并深入感受,直到消退。如此不断地循环反复,悲伤的频率就会逐渐减少,强度也会逐渐减弱,最终迎来心灵的平安。

陪伴哀伤#

不该做的事

主导谈话的过程和内容,告诉哀伤者应该做什么。

讲述自己和别人的经验。

说陈腐的安慰话,如 “时间可以治愈,一切很快就会好转”,“努力加油啊”,“苦难是神化妆的祝福”,“我了解你的感受” 等等。
试着让当事人赶快度过哀伤,例如怂恿他参加社交活动,或者把东西送人。

该做的事

表达你的关心。“我一直在挂念着你,你这个星期过得怎样,感觉怎样?”
重点要放在哀伤者这个人身。

用 80% 的时间倾听,20% 的时间说话。让哀伤者告诉你他的经验和他的需要。共情对方,“不容易的,会有艰难的时刻”,“我无法现象你的痛。” 或者适度地自我袒露。学习共用沉默的时刻,而不觉尴尬,有时无言以对可能是最好的同理。

耐心聆听哀伤者的故事,让他与你分享点点滴滴。

哀伤关顾#

原则一:允许时间去悲伤;
原则二:阐明 “正常的” 悲伤行为;
原则三:允许个别的差异;
原则四:鼓励诉说他们的故事(日记,画画);
原则五:提供持续支持 - 要在失落发生后一年内的每一关键时刻提供协助;
原则六:也可以鼓励参加悲伤支持团体或团体治疗小组;
原则七:检查防御及不良的模式:如酒精、成瘾、退缩、逃避等;
原则八:界定病态行为并转介。

Loading...
Ownership of this post data is guaranteed by blockchain and smart contracts to the creator alone.